2009年4月8日

徐达内 求教网民

对于“网民”这个词的大行其道,我是颇有些耿耿于怀的。

作为一个曾供职机关报和都市报的中国媒体从业者,我总是对“盗用名义”的行为显得敏感,几乎是没来由地不信任那些以“人民”、“群众”等身份出现的集体话语表达。

不过,如今最流行的证人形象已经是“网民”了,在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话语表达方式中,“网民”被频繁地引用,用来证明对错、传达意见。这更加让我忧心忡忡,以致被朋友们嘲笑为“杞人忧天”。

朋友说,你是真的不明白吗?大家乐于使用“网民”这个词,是因为在中国,网络是民众意见表达相对最为通畅的渠道,议题设置者希望通过引用“网民”意见,来传达舆论压力,以促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好。

我是理解这份心思的。但问题是,我始终相信,名不正则言不顺。

首先,作为一个统称,“网民”不能等同于“人民”或“公民”。如果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标准(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1小时以上的中国公民),截至去年6月30日,中国网民数量为2.53亿。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,但仍然无法代表全体国民,中国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依旧很低。网民的主要特点仍然呈现为年纪轻、学历高、收入低,而这也就注定了中国主力网民所代表的利益群体。

其次,在绝大多数媒体表达中,被引用的“网民”其实指的是“网络留言者”。常见的文本描述方式是,“网民反对某某某”或者“百分之多少网民支持某某某”。问题是,对这些倾向或意见的统计多数来自撰稿者对网络留言的测算评估。众所周知,“网络留言者”与网民绝不能画上等号,有意愿、有能力通过网络留言进行表达的网民,一般来说,恰恰是其中那些年纪轻、学历高、收入低者。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资源,网络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渠道,也正因此,BBS或者网络留言板常被批评者称为“愤青聚集”,而网络的匿名性更加促使这种愤怒不满情绪的大行其道。

网民中有“沉默的大多数”,表现为“潜水者”或者单纯的浏览者,他们没有意愿或者没有能力通过网络留言来表态,甚至是不屑于此。媒体采集素材时,活跃的网络留言者得到关注,也是理所当然,但实在不应将网络留言者直接等同于“网民”。

第三,即使是网络留言者的意见采集,失真也是一个问题。虽然中国的网络表达尺度近年来逐渐放宽,但绝大多数仍实行审核制,只需随意抽样,便可发现,门户网络“敏感”新闻的留言板上,常常是未通过审核的留言数远大于获准公开显现者。“把关人”的判断标准在这个时候至关重要,尤其是对不满言论的筛选,“把关人”决定了网络留言所呈现出来的 “愤怒指数”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说,“网络留言”这个词甚至也有缺陷,更准确的说法是“得到公布的网络留言”。

不过,我也知道,这样的定义实在太繁琐,很不适用于大众传播。但是,我们为什么非得使用“网民”这个漏洞百出的词呢?

我尝试把“网民”这个词替换成类似构成方式的其他指称名词,如“股民”、“影迷”,但很快发现,没有哪个词能够拥有“网民”这样无所不能的适用范围,不管是谈论反贪腐,还是激辩艳照门,“网民”用在标题里,好像都已经是那么顺手。可是,为什么我们非要强调这个“网”字呢——“网民”这样认为,非“网民”难不成就不这样认为么?

如果我们想表达的概念其实是“民意”,那么就应该使用“民众”、“公民”。在表达公众诉求的场合下,“网民”这个词,只有在涉及互联网资费调整之类情形下,才有使用意义。河南洛阳专设“网民人大代表”,这实在是让我不明真相。

必须承认,互联网实在能量巨大,几乎可以裹挟一切社会资源,这应该是“网民”走红的最深刻原因。网络媒体频繁使用“网民”,毕竟是“自家人”互相成就,可如今,纸媒、广电媒体的记者编辑竟也乐在“网民”,“读者”、“观众”这样的词反而用得少了。究其现实原因,我想是缘于采集的便利性——到网上找点议题设置时用得着的素材,那可是方便得很。

媒体时常使用“网民某某某表示”作为引言,此时,“网民”作为发言者个体身份的一个标识,倒没什么硬伤,但原谅我又产生了狐疑,来自于“网民”这个身份的易于捏造。每每看到媒体上的“网民某某某表示”时,我总是想起了毕业实习时,各位同学稿件中总会出现的“本市东北角某大学的小张同学说”——身份模糊、难以求证的代言者总是让我怀疑,你说的是“路人甲”么?

如果只能从网络表达中寻求舆论倾向,“得到公布的网络留言”应该是最片面的,参与者代表性与失真程度都存疑,信息收集者若是只草草看上几页就得出判断,就更加是不负责任。网络调查数据略为可信些,但这对调查选项的要求又颇高,绝大多数网络调查都谈不上有科学意义。

但让人头痛的是,就连网络表达出来的是不是真“民意”,也很难说。谁知道有多少“五毛党”,或者“马甲”?作为一个悲观者,我相信劣币驱逐良币,相信一定有“别有用心”的议题设置者,也一定有“不明真相”的大批网民。那些ID背后的又不个个都是“十年砍柴”、“五岳散人”,引用“网民”证实或者证伪,让我不安。

痛斥“躲猫猫”背后必有隐情的被称为“网民”,可拥有自己QQ群的云南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不也是个地地道道的网民么?在我所看到的中国媒体使用场合中,“网民”似乎就永远是那个正义善良的底层民众形象,没有多少人称呼高官富豪们为“网民”,尽管我们都知道,他们一定也上网。

我理解议题设置者想要通过“网民”行“人民”之意,以改良社会的努力。但我同样担心着另一个方向的盗用滥用。民粹不可取,网粹更危险。

所以,请不要称呼我为“网民”,我实在不觉得这个身份有什么光荣。我宁愿就做一个中国公民。

没有评论: